两年前
在杭州的一个小乡村里
和23位设计师热谈榫卯的时候
并不知道这个展览具体要做什么
两年后
也是“融”系列展览的第六年
融·榫卯设计展开幕
设计师们让大家看到:
榫卯是彻底不同的、焕然一新的
-融系列展览的策展人
张雷说
100件原始木制榫卯,件件沐时光晕染
100件3D打印榫卯,件件可拆装把玩
黄永松、傅中望、吴复勇、王文汪的研究与创作
陈大瑞、董谧、范承宗、方静峰、侯正光、黄明健、梁晨、罗黛诗、骆毓芬、林幸民、谭志鹏、万凌、王俊磊、姚懿桓、袁进华、袁媛、徐乐、翟伟民、张小川、张一品、Mike Wong、Alexandre Chary、Sebastian Marbacher
23位当代设计师的应题新作,融设计图书馆历时两年策划,设计互联推动工艺与设计融合的又一力作。
◰
展览由榫卯出发
探讨物与物、物与人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
由此衍生为展览的三个版块
在此空间中,展览通过历史、结构、解构、制作过程等方式向观者传达千年的榫卯智慧。
这一空间则汇集了拥有不同人文背景的设计师、艺术家,对榫卯进行解构与重组,用不同的语言去呈现对于榫卯的理解。
通过文字和影像的方式,传达手艺人、设计师、策展人、特邀艺术家对于榫卯的解读,在展览结尾处娓娓道来,引发思考。
◰
展览集合了
多位在当代设计领域见解独到、独立实践的
设计师和艺术家
及其作品
Log Chair
设计师:Sebastian Marbacher
异木结合:冷杉与胡桃木连接碰撞时所产生的张力
榫
设计师:范承宗
透过对传统竹管家具制作技术的学习与解构,以竹子来试着诠释木工世界里的榫卯思维,碰撞成一件碗筷组,抽出筷子后,上盖能够作为筷架和小碟使用。
解锁
设计师:袁媛
设计师将传统的“鲁班锁”的结构之美体现在光影之中
蘑菇系列家具
设计师:梁晨, 姚懿桓
凹与凸的咬合,硬与软的连结
开放榫卯
设计师:黄明健
通过节点的交互,迭代,生成,变异,榫卯结构成为一个永不止息的演变过程,一个动态的、生长性的开放系统。
◰
在本次融·榫卯设计展中
设计师老侯携其作品“来来往往”
同大家一道探讨传统的未来
“来来往往”条案
设计师:侯正光
条案最小尺寸为:1400mm X 400mm X 1000mm
横撑离地高度为:150mm
主材料:红木
“传统红木家具材料合理性的问题尤为敏感。我这次的设计意图便是由此而发,暂不定义是非,姑且先从材料利用率最大化的角度去面对争议,如果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充分地利用这些珍贵的热带硬木,或许能减少采伐,尽管杯水车薪,也是趋于理性。
我在红木家具厂废料堆里挑选常规废料,再次加工拼合,利用传统榫卯的结构制作出可以伸缩的条案和屏风,实用并且有趣。”
红木边角碎料的色差和纹理差异,经过设计师的挑选、重组,把偶然变成必然,虽然木料本身存在差异,但后续可以根据其结构的共同点为基础,进行标准化设计与生产,让对红木废料再利用这一行为延续下去。以设计破除浪费,为生活所用。
条案整体由红木边角料拼结成形
采用传统走马销结构,由多个红木框架组合而成。
由于走马销的特性,用户可以通过抽拉单个框架,来调整条案的长度和造型。同时,用户还可以通过增减框架的数量,来调整条案的深度;甚至可以一分为二地去使用它。
在造型上,合拢时为条案,同时可以拉伸开来,作品打破了传统条案的固有模式,出人意料又趣味十足。
“来来往往”在探讨传统材料和榫卯工艺的过程中,突破了条案的功能与意义,诞生了这件充满强烈现代风格的作品。
与其说它打破了传统与当代之间的界限,不如说它成为了连通、融汇当代家具设计、传统工艺之间的桥梁。
◲
和合而生
探索传统的未来
融·榫卯设计展
持续开放参观中...